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元素C。
在二十世紀1930年代羅伯森( Robertson )、福克斯 ( Fox )和馬丁 ( Martin) 通過研究鑽石在紅外光區的透射性和紫外光的透射性的差異,將鑽石分成了明顯的兩大類。
I型鑽石能透過 400~300 nm 的紫外光且在紅外光區 1000~1430 cm - 1 間顯示明顯的吸收光譜。
II 型鑽石可透過低到 220 nm 的紫外光且在紅外光區 1000 ~1430 cm - 1 無明顯的吸收光譜。
鑽石的光學性質:顏色
由純碳組成的無色透明的鑽石在自然界中微乎其微。在鑽石的形成過程中,其成分中總是或多或少地混入了微量的氮、硼等雜質元素,使得大多數鑽石帶有一定的顏色色調。由於所含微量元素的種類不同,同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則鑽石的顏色也有差異。
主要有以下三大系列:
1.無色-淺黃色系列
從無色透明到帶有不同濃度黃色色調的淺黃色鑽石。自然界中絕大部分鑽石屬於此系列,由於南非好望角省的開普礦盛產這類鑽石,所以又稱為開普(Cape)系列或好望角系列鑽石。
2.淡褐-褐綠系列(咖啡系列)
極淡的褐色到褐色、褐綠色。顏色的形成可能與鑽石的塑性變形有關。這是自然界中另一較常見的系列,商業上俗稱咖啡鑽。
3.彩色系列
彩色鑽石可呈現可見光光譜中的所有色調,只要顏色達到了一定飽和度,具有清晰、特徵色調的鑽石統稱為彩色鑽石。彩色鑽石因極為稀有、瑰麗而身價百倍。常見的彩色鑽石有金黃色、橙黃色和黃綠色,粉紅色、紫紅色和藍色較少見,紅色最罕見。
彩黃、褐或黃綠色鑽石必須具有較高飽和度,淺黃淺褐只能屬於色級較低的開普系列鑽石。二者之間並無客觀標準,只要顏色美麗動人,遵從於市場流行,一般色濃豔者為佳。濃豔的黃綠色是黃色鑽石中較珍貴的品種。褐色鑽石相對較多,當它帶有明快的綠、黃、橙色時則更富有魅力。
黃鑽致色成因:雜質元素致色-N致色
絕大多數天然黃色鑽石,如Cape系列:無色-淺黃色; Canary黃:金黃色; Fancy系列:深黃、棕黃色,這三種系列鑽石屬於此類型致色。
藍色鑽石的飽和度一般較低,其色調淺而帶灰,以冷峻的“鐵藍”為特徵。色調濃豔的藍色鑽石罕見。藍色的“Hope”鑽石可稱得上藍色鑽石中的極品。
藍鑽致色成因:微量硼元素/輻射中心致色
鑽石呈現藍色其原因:其一,含微量的硼元素(B)可呈現淡藍色、艷藍色;其二,因天然/人為的輻射,致使不含N的無色鑽石晶體結構變化產生飽和度較低的藍色。
粉紅、紫紅色鑽石主要來源於俄羅斯的Sakha Yakutia和澳大利亞的Argyle地區。一般色調淺。“Hancock”鑽石以其濃豔的紫紅色創下了寶石拍賣中最高的克拉記錄。綠色鑽石色調也較淺,並常帶有不同程度褐、黃色。純綠色的鑽石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
紅鑽致色成因:塑性變形和摻雜氮(N)元素共同造成的。
粉鑽致色成因:塑性變形
天然粉鑽成因與褐色相似,在極特殊情況下,適當的塑性變形會使晶體結構發生變化,產生亮度較高的粉紅到飽和度較高的紫紅色。
總之,絕大多數彩色鑽石的顏色不像紅寶石的紅色藍寶石的藍色那樣純正、鮮豔。除黃、褐、黃綠色鑽石外,其他彩色鑽石色調均較淺。價格上黃色、褐色、金黃色及綠黃色的鑽石不及無色透明者(D色)。
綠鑽致色成因:輻射中心致色
絕大多數天然綠色鑽石因N含量較高,並因自然輻射而改變結構產生色心致使顏色呈現出淡綠、艷綠色,天然綠鑽形成時間需百萬年以上。
而紫色、淡藍色和粉紅色則往往更值錢,明亮度中等、色彩鮮明之藍色、紅色鑽石價格最高,往往比品質相當的無色透明鑽石高出幾倍。黑色金剛石一般用於工業。
黑鑽致色成因:礦物包裹體致色
黑灰色鑽石的顏色主要是由赤鐵礦和純鐵包裹體造成的,具磁性。如西伯利亞產出的黑色鑽石的顏色是由大量的磁鐵礦包裹體造成的。
彩色鑽石色調術語的前面,分別用九個級別修飾描述鑽石不同的亮度和飽和度:
Faint(微):用以描述明度最高、彩度最低的顏色;
Very Light(微淺):用以描述明度很高、彩度稍低的顏色;
Light(淺):用以描述明度很高、彩度較低的顏色;
Fancy Light(淡彩):用以描述明度較高、彩度較低的顏色;
Fancy(中彩):用以描述明度中等、彩度從低到中等的顏色;
Fancy Intense(濃彩):用以描述明度中等、彩度中等的顏色;
Fancy Vivid(艷彩):用以描述明度中等、彩度從中到高的顏色;
Fancy Dark(暗彩):用以描述明度從較暗到暗、彩度從低到中等的顏色;
Fancy Deep(深彩):用以描述明度從較暗到暗、彩度從中等到高的顏色;
色調術語的後面,還應該在兩個均勻度的術語中任選一個,均勻或者不均勻,便構成了完整的GIA彩色鑽石顏色分級術語框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