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開採鑽石已有數千年歷史,但自古代以來大於20ct的鑽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ct的鑽石則更是視為珍寶。

在原蘇聯,把大於20ct的鑽石都給予定名,收藏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軍械“鑽石庫”。

世界歷史上有數的著名鑽石都是無價之寶,有關它們的發現、特徵、大小、加工工藝和價值等都是重要的寶石學資料。

世界上已發現400c以上的鑽石原石如下表格:

image
image
image

 

世界上已知經過加工成品名鑽如下表格: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世界最大的鑽石:“庫利南”

1905年1月25日,南非的普列米爾礦在收工之際,一位名叫佛德瑞克·威爾士的

工地總監在例行巡查時,突然間一名工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拉他到一個礦坑旁,指給他看一塊半露在泥土中的閃閃發光的東西。佛德瑞克用小刀將它挖出的一刹那,頓時驚呆了。那是一塊巨大的純淨透明的高品質鑽石,品質為310675ct,大小相當於一個成年男子的拳頭。

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晶體。由於當天該礦的創始人湯瑪士·庫利南也正好蒞臨指導工作,故以“庫利南”命名。”庫利南”不是一個完整的晶體,只是一個大晶體的部分碎塊。

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又發現一顆重達1640ct的鑽石,它也是一個大晶體的碎塊,並且顏色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與“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碎裂而成的,而沒有給它專門命名只可惜這塊大晶體後來在選礦時被弄碎了。

“庫利南”由於太大,當時沒有人能買得起。後由南非的德蘭士瓦地方當局用50萬英鎊買下“庫利南”鑽石,並在1907年12月9日為祝賀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66歲的生日贈送給英國皇室了。198年初,“庫利南”被送到當時琢磨鑽石最權威的城市荷蘭阿姆斯特丹市,交給約.阿斯查爾(Asscher)司加工,加工費8萬英鎊。

由於原石太大,需要事先按計劃劈開成若干小塊。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工作,如果研究不夠或技術欠佳,這塊巨大的鑽石就會被打碎成一堆沒有什麼價值的小碎片。劈鑽工作交給了荷蘭著名工匠約.阿斯查爾。

他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來研究“庫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狀製造了一個玻璃模型,並設計了一套工具。他先用這些工具對玻璃模型試驗,結果達到了預期的要求。1908年2月10日,他和助手來到專門的工作室中,用一個大鉗子緊緊鉗住“庫利南”,然後將一根特制的鋼楔放在它上面預先磨出的槽中。

約.阿斯查爾用一個沉重的錘子敲擊鋼楔。“啪”的一聲,“庫利南”紋絲不動,鋼楔卻斷了。約.阿斯查爾臉上淌著冷汗,在那緊張得像要爆炸的氣氛中,他放上了第二根鋼楔,再使勁地敲擊一下,這一次,“庫利南”完全按照預計裂為兩半,而約.阿斯查爾卻昏倒在地板上了。

“庫利南”被劈開後,由3個熟練的工匠進行琢磨,他們共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

每天工作14小時才完成。一共磨成了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總品質為1063.65ct,僅為“庫利南”原品質的34.25%由“庫利南”磨成的9粒大鑽石,全部歸英國王室所有。

9粒之中最大的一粒名叫“庫利南I”,也稱“非洲之星I”,品質為530.2ct,為梨形,共琢磨了74個面。它是現今世界上第二大成品鑽石,鑲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庫利南II” 或“非洲之星II”品質為317.4ct,外觀墊形,磨有64個面,它是世界上第三大鑽石,現鑲在英國國王王冠下方的正中。”庫利南III”和“庫利南IV”曾被鑲在1911年製成的瑪莉王后的王冠上,後又取下歸王后收藏,王冠上則用水晶的複製品代替。

image

 

帶來幸運的鑽石:“ 布拉岡斯”

18世紀末,在南美洲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境內,發現了鑽石礦。當時的葡萄牙國王為了壟斷這些寶藏,規定居民凡采到重20c以上的鑽石必須上交給皇家,如果隱瞞將處以重罰。

到了18世紀90年代初,在巴西東部的米納吉拉斯州,有3個因犯有重罪而被終身流放的犯人,被迫從事開採鑽石的艱辛勞動1798年的一天,幸運似乎向這3個犯人招手了,他們在沿著阿巴依戴河尋找鑽石時,突然發現一塊幾乎有鵝蛋那樣大的“礫石”,它無色透明而略帶微藍,3個犯人認為可能是鑽石,便把它悄悄地帶了回來。

經過商議他們決定把鑽石交上去,希望由於這一功勞而得到國王的赦免。但是,犯人想見當地官員是不容易的,又怕被別人騙走了鑽石。結果他們求助於當地神甫幫助。神甫是個好心人,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將這粒珍寶交到了葡萄牙駐巴西總督手中。

面對這樣大的鑽石總督不敢相信它是真的,於是找來專家進行鑒定,結果是驚人的它不僅是一塊鑽石,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最後,這顆珍貴的鑽石送到葡萄牙王宮中。由於發現巨大鑽石的功勞,3個流放犯被赦免,協助他們的神甫獲得了一筆傳教費作為獎勵。

這塊鑽石重達1680ct,因為它發現于阿巴依戴河的河灘上,故最初按地名命名為“阿巴依戴”,後來,因歸葡萄牙王族所有,又以王族的姓來命名,改稱布拉岡斯”。”布拉岡斯”進入葡萄牙王宮之後,就銷聲匿跡了,在鑽石歷史上,留下一個懸念。

 

充滿血腥的鑽石:“ 沙赫”

鑽石稀少、昂貴,難免使一些心懷叵測的人為之覬覦,甚至不惜以血的代價獵取。

“沙赫”鑽石就是這樣一顆充滿血腥的歷史名鑽。

400多年以前,在印度的戈爾康河谷,成千上萬的人頂著酷熱在尋找鑽石,結果在混雜的砂礫石中,一名礦工驚喜地發現了一塊閃閃發亮的石頭。它純淨透明,微帶黃色,大小為4x2cm,品質為99.75ct(毛坯)。這就是後來被稱為“沙赫”(Shah)或“沙皇”的著名鑽石。

“沙赫”被送進了當時一位邦君阿麥德那革的宮殿,邦主找來了印度的寶石工匠先磨了一些極細的鑽石粉末,再用尖尖的細棍難取這種粉末在這塊鑽石上刻字。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經歷了多少困難,才在它的一個晶面上刻下了幾個波斯文:“布爾汗.尼查姆--沙赫第二,1000年”(沙赫為地方統治者的稱呼)。

當時,統治這些邦的是印度北部的莫臥兒大帝。他派了幾個使臣到各邦去勒索貢

品,但帶回的財物很少,僅15隻象和5件珠寶。莫臥兒大帝在盛怒之下,派大軍攻進了阿麥德那革統治的邦,奪走了他的全部寶物,其中包括這顆“沙赫”鑽石。

1627年莫臥兒帝國的皇帝查罕基駕崩,接著在他的兒子們之間爆發了為爭奪帝位的血腥戰爭。結果小兒子沙傑汗殺死了兩個哥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位皇帝不僅是鑒賞寶石的行家,而且自己也會琢磨寶石。於是,他親自在這顆鑽石的另一晶面上又刻了幾個字:“傑汗格沙赫之子--傑汗沙赫,1051年”。

在這兩次刻字之後,這顆鑽石也就被人們叫做“沙赫”。

1657年沙傑汗身患重病時,皇宮中也醞釀著陰謀。他的4個兒子策劃奪取皇位,把父親的權力和財寶攫為己有,結果最會玩弄權術,又善於作戰的三兒子奧朗

則布獲勝。他殺了三個兄弟,又將患病的老父親沙傑汗囚禁在舊宮中,自己做了皇帝,成為這顆“沙赫”鑽石的新主人。他又在這顆鑽石上刻下一條槽,用金絲將“沙赫”懸吊在寶座的前方,這樣他可以時時看到它。據說把鑽石懸吊起來可以避邪。

1687年貪婪的奧朗則布登位後到處出兵征討,佔領了戈爾康達地區,獨霸這裡的寶石。

1707年奧朗則布死後,莫臥兒帝國開始逐漸解體,昏庸貪婪而又暴虐的統治者們加快了分裂和衰落的步伐。

1739年波斯的納狄爾沙赫率軍侵入印度,佔領了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德黑蘭,進行搶劫和血腥屠殺。“沙赫”鑽石作為戰利品,落入納狄爾手中。它被第三次刻

上:“卡傑爾,法塔赫,阿裡沙赫”字樣。

經過這幾次刻字和刻槽,“沙赫”的品質由原來的99.75ct減為88.70ct。

1829年俄國駐波斯大使在德黑蘭被人刺死,沙皇俄國威脅要報復。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派王子霍斯列夫·密爾查率領代表團到彼得堡謝罪。王子送給沙皇一件寶物,就是這顆飽經滄桑的“沙赫”鑽石。此後,“沙赫”一直保存在俄羅斯。

 

噩運之鑽:“ 希望”

橢圓型的“希望”鑽石,品質為45.52ct,具有極為罕見的深藍色,而且隱約地透出一股兇惡的光芒。這可能是因為在它像迷霧一樣的歷史中,充滿了奇特和悲慘的經曆,它總是給它的主人帶來難以抗拒的噩運。

1642年,法國探險家兼珠寶商塔維密爾在印度西南部首先得到了這塊巨大的鑽石,品質為112ct。塔維密爾將鑽石獻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國王封他一個官職,並賞他一大筆錢。可噩運也隨之降臨,塔維密爾的財產,被他不孝之子花得精光,使他在80歲時窮得身無分文。這樣,他不得不再一次到印度尋求新的財富。可是,這一次卻在那裡被野狗咬死。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命人將這顆藍色鑽石琢磨,品質減為69.03ct,可他僅僅戴了一次,就患天花死去。繼位的路易十五成為鑽石的新主人。他發誓不戴這顆深

藍色的大鑽,可是,他把它借給情婦佩戴,結果這位情婦在法國大革命中被砍了頭。這顆藍色大鑽石又傳給了路易十六,他的王后經常佩戴此鑽,結果雙雙被送上了斷頭臺。

路易十六王后的女友蘭伯娜公主,隨之成了這顆藍色噩運之鑽的主人。她大概也是因為戴了這顆倒楣的鑽石,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殺。

這顆藍色鑽石於1792年在法國的國庫中被盜。竊賊的命運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它被重新琢磨了一次,品質減為45.52ct,並於1830年在倫敦的珠寶市場上一出現,當即被銀行家霍普(Hope)買去,價值18000英鎊。從此,這顆藍色鑽石叫做“霍普”。

由於英文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又名“希望”。銀行家霍普將這顆藍色鑽石傳給外孫。這位新的鑽石主人後來娶了位美國女演員約西為妻。不久,小霍普破產,約西和他離了婚。約西于140年死於美國波士頓,她在晚年窮困潦倒,經常埋怨“希望”鑽石給她帶來難以擺脫的噩運。

1906年,小霍普為清償債務被迫賣掉了“希望”。此後的兩年之內,“希望”被轉賣了多次。

1908年,“希望”被土耳其蘇丹哈密德二世用40萬美元買走。據說,經手這筆買賣的商人在帶著他的妻兒出門時,汽車翻下了懸崖,全家一起遇難。“希望”在土耳其宮廷中由蘇丹賞給他的親信左畢德佩戴。不久,左畢德被蘇丹處死。

1911年,美國華盛頓的郵政負責麥克蘭,用114萬美元購得了“希望”,他將

它送給自己的妻子(Evalyn Walsh Mclean)作為禮物。麥克蘭夫人驕橫霸氣、奢侈無度。

1908年在歐洲旅行結婚時就曾購買過著名的94.8ct的東方之星鑽石項鍊。有人告訴麥克蘭夫人,這是一顆會帶來噩運的鑽石。麥克蘭夫人一笑置之。她經常將“希望”與“東方之星”同時佩戴,以顯示豪華與富有。可是在她得到“希望”的第二年,她的兒子在一次車禍中喪生,而她的丈夫麥克蘭先生酗酒成瘋,不久後死於瘋人院,她的女兒又因為服用安眠藥過量,25歲便香消玉隕。麥克蘭夫人于1947年去世。

麥克蘭夫人生前在一切場合均不忘宣傳鑽石的浪漫與神奇。最後美國著名的大珠寶商溫斯頓買下了她的全部珠寶,成了“希望”的新主人。溫斯頓帶著這顆噩運之鑽,在不同的季節多次飛越大西洋,都平安無事。多少年過去了,溫斯頓的家庭和睦、事業發達。迷信終於破滅了,噩運也結束了。這顆歷盡坎坷,蒙受了無數不白之冤的美麗藍色鑽石--“希望”,找到了它的歸宿。

溫斯頓把它作為禮物捐獻給了國家,現藏于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院。從此,它再也不是炫耀豪華和財富,或增加個人嬌美的裝飾品,而是成為國家的財富和科學研究的標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多娜小姐 的頭像
    多娜小姐

    奢侈品鑑定收購_多娜小姐

    多娜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