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鑑定顏色分級常用的工具:

(1)鑽石比色燈。除滿足照明光源的所有條件外,燈管的發熱量要小,光線應均勻柔和。燈體的外觀部件也應該是中性顏色。顏色分級所用的燈具各不相同,有專門用於顏色分級的鑽石檢驗燈,如GIA的鑽石燈,另外它還配備有透射光窗口,便於褐色及灰色鑽石的顏色分級。

(2)比色板/紙(white back ground)。用作比色背景的無定向反射作用的白色板或白色紙。在進行鑽石色級評價時,用來放置比色石和待測鑽石的V形槽板。用一張名片大小的無螢光厚白紙,折成V形槽,也可代替比色槽使用。

觀察不同方位鑽石以取得正確顏色分級

image

 

世界主要鑽石鑑定顏色分級對照表

image

_thumb.png

 

世界主要鑽石鑑定淨度分級對照表

3.png

 

鑽石鑑定證書淨度特徵種類 

DIAMOND CLARITY CHARACTERISTICS IN BRIEF
當特徵出現在鑽石內部的稱為內含物,出現在鑽石表面的特徵稱為外部特徵。

內含物的形成原因有:
鑽石本身晶體的結構、外力撞擊造成、鑽石切磨過程造成、或是鑽石的處理都會形成。

外部特徵形成的原因有:
鑽石本身晶體的結構、鑽石切磨過程造成、鑽石鑲嵌時造成、配帶過程中造成。

外部特徵種類 Blemishes
磨損 Abrasion:
刻面連接處許多細微缺口,使菱線呈現白色模糊狀而非尖銳線條。

額外刻面 Extra Facet:
不符合對稱或切割形式的要求的額外刻面。

天然面 Natural:
在已切磨完成的鑽石表面留下的原石表面。

小缺口 Nick:
在腰圍或切割面邊緣的V字形小缺口。

白點 Pit:
看來像一個白點的小缺口。

磨光線 Polish Lines:
因磨光而留下的細微平行線條。其線條範圍僅限於一個刻面,係由異常結晶造成,或者細小、平行的槽狀線條,係由不規則的沙輪表面造成。

磨損痕 Polish Mark:
因車模鑽石時產生的高溫造成鑽石表面霧狀(又稱燒灼痕Burn Marks或稱燒灼面Burned Facets.)

粗造腰圍 Rough Girdle:
不規則或顆粒狀腰圍表面。

刮痕 Scratch:
鑽石表面上無明顯深度的細白鈍線。

表面孿晶紋 Surface Graining:
類似內部欒晶紋,只是見於鑽石表面,係由結晶構造所產生。

內含物種類 Inclusions
鬚狀腰圍 Bearding:
鑽石切磨打圓過程中所造成在鑽石腰圍上的細小羽裂紋。

瘀痕 Bruise:
鑽石表面受到外力衝擊所產生的痕跡。

洞痕 Cavity:
較大而深的缺口。

缺口 Chip:
鑽石表面受到碰創形程的淺開口,常見於腰圍邊緣,刻面菱線或尖底。

雲狀物 Cloud:
由許多針狀內含物聚及造成的模糊或乳狀區域,整體外觀如雲霧狀。

羽裂紋Feather:
由破碎或分裂造成的裂口,長呈現白色或羽狀的外觀。

孿晶中心Grain Center:
晶體紐曲的小聚集區,可呈現白色或深色,外觀似現狀或針點狀。

內含晶體 Included Crystal:
鑽石內部所含礦物結晶。

凹凸天然面 Indented Natural:
部分的原石表皮凹陷於已切磨鑽石表面下。

內部孿晶紋 Internal Graining:
由晶體生長不規則所引起呈現白色,有顏色或反射性的條紋、角度或弧線。

晶結 Knot:
內含晶體延伸至已切磨鑽石的表面。

雷射洞 Laser Drill Hole:
因雷射所造成的細小管狀孔洞,其表面開口如一小洞,細管延伸入鑽石內如針狀。

針狀物 Needle:
有細又長的內含晶體有如一支細棒。

針點 Pinpoint:
極細小的內含物,十倍放大鏡下如一小白點,單一或者成群狀。

雙晶網 Twinning Wisp:
異常結晶造成的雲狀區域,常與雙晶面銜接一處。

PSAA.jpg

內含物的種類很多,以下是每種內含物的放大圖片及注釋:

 

Crystal 晶體 – 藏在鑽石內部的礦物,是最常見的內含物,可呈現成不同大小及顏色。

 

Pinpoint 點狀物 – 在鑽石內的微小點晶體,是最輕微及常見的內含物。

 

Cloud 雲狀物 – 由多於幾點Pinpoint組成,是常見的內含物。輕微時基本上每個Pinpoint細小得不能逐一分辨出來,多數是屬於輕微的內含物品種。嚴重可以令鑽石產生朦朧(milky)的情況。(迷雅鑽不會售賣milky的鑽石)

 

Needle 針狀物 – 形狀像一支針的細長晶體,多數是屬於輕微的內含物品種。是常見的內含物。

 

(以上4樣瑕疵同屬於礦物晶體,只是大小,形狀及範圍的區別。)

 

Feather 裂紋 – 鑽石的裂紋,看起來像羽毛一樣,VS或以上多數是屬於輕微的內含物品種。是常見的內含物。注意如有大的裂紋(一般Si2 或以下),有機會變得更大對鑽石的結構造成影響。

 

Knot 晶結 – 觸及鑽石瓣面的另一透明鑽石晶體 。一般在Si 中較常見。

 

Cavity 洞痕 – 角狀缺口,它們可能是崩落了小塊鑽石所致,也可能是鑽石在拋光時造成表面的晶體脫落而產生的坑或洞。一般在Si 中較常見。

 

Bruise 瘀痕 – 受外力撞擊形成,由鑽石表面伸入到內部的痕跡,一般見於瓣面交接邊,傷痕通常為白色,伴有裂紋,較為少見Chip 缺口 – 鑽石表面受創形成的開口,一般發生於腰圍邊緣,瓣面棱線或尖端底,多呈“V”字形,較為少見。

 

Natural 天然面 – 為了保持最大質量而在腰部或近腰部位置保留的原石表皮,多數呈現曲線不規則狀。在剛好1.5卡,1卡,0.7卡之中較常見。

 

Indented Natural 內凹天然面 – 部分的原石表皮凹陷於已切磨鑽石表面下,比天然面更明顯。在剛好1.5卡,1卡, 0.7卡之中較常見。

 

Twinning Wisp 雙晶網 – 鑽石結晶構造時發生錯亂的中心點,常伴有點狀物。一般在Si 中較常見。

 

Internal Graining / Surface Graining 攣晶紋 – 鑽石因原子排列不規則所造成的生長痕跡,較為常見。

 

Bearded Girdle 鬚狀腰圍 – 存在於腰部的鬚狀微裂紋,貌似鬍鬚,是由過激的粗磨造成,較為少見。

 

Laser Drill Hole 雷射洞 – 用雷射光束去除鑽石內部包裹物時留下的雷射痕跡,較為少見。

 

Etch Channel 凹蝕管 – 形狀類似鋸痕或刀砍的長條,由表面延伸入內,是原石旅行至地表途中受化學或某種物質侵蝕最脆弱位置所遺留,可為直條或彎弧,可深可淺,較為少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多娜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