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黃金純度的方法很多,一般民間總結了幾個快速且簡便方法,
其口訣是:看色澤、掂重量、聽音韻、折硬度、石上磨、對比牌、用酸點、定成色。前四句靠眼力、憑感覺、掂手感;後四句則需借助工具和試劑。


一、看色澤 
根據黃金的不同光澤和顏色即可大體區分純金、K金、真金、假金。金以赤黃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成色在70%左右;黃色並略帶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灰對半金”。對收藏已久的金飾來說,則有“銅變綠,銀變黑,金子永遠不變色”的說法。

一般來說這些說法是正確的,但也要考量到當地氣候和溫溼度,例如北投和淡水,有個客人常年住在北投,她拿出在中央信託局買的楓葉金幣,卻發現金幣上有紅色點點,聽朋友說是不純,來到店裡後讓我簡單「過火」一下,立刻恢復純金色澤,原來是溼度太重加上北投特有的硫磺,讓純金也會惹上紅點,還好是誤會一場;純金尚且如此,更何況飾金,通常飾品類黃金,在鑄造時因為成份比例不同,或是裡面的藥水沖洗不乾淨,吐酸;又或者是在加工時,銼刀鑽砂接觸到黃金,時間久了就會有紅銹,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誤以為黃金不純囉!


二、看密度
黃金的比重是19.32克/立方釐米,比同體積的銀、鉛、錫重一倍左右。比重為19.3克/立方釐米左右為純金或較純金,否則即為非純金或成色差的黃金。

這種水秤法大都用在金塊上,例如香港景福金條、景福金元寶、早期老金條之類的。通常準確率高也實用,但是不能當作唯一鑑定方法,之前收到一個金元寶,水秤後數值差了一點約在18~19,也因為重量只有9,98錢,不足兩的小物水秤準確率較足兩的黃金低,愈重就愈準確,走水燒破後發現裡面藏了其他金屬,買賣時要小心。

rrl.jpg


三、折硬度
黃金具有延展性和硬度低的特點,能壓成厚度為12.7微米的薄片。成色愈純,用大頭針或指甲刻劃均可留下痕跡;97%以上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後,彎折處會出現皺紋,也叫魚鱗紋;95%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感覺硬,魚鱗紋不明顯;90%左右成色的黃金首飾,彎折時很硬,沒有魚鱗紋;含雜質較多的黃金首飾,彎折兩三次即斷。  


四、聽音韻、看彈性
成色足的黃金首飾受敲擊或往硬地上拋擲時,發出“碰!碰!”的低沉悶聲,且無音韻、無彈力,而K金有音韻較清脆、有聲、有彈力,彈力越大、音韻越尖越長者,成色越差。


五、用試金石鑒定成色
利用金對牌(已確定成色的金牌)和被試首飾在試金石上磨,通過對比顏色,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此法應在自然光和日光燈下進行,不能在直射的太陽光線和白熾燈下進行。


六、用酸點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鑒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把硝酸點在金道上,因黃金元素化學性質穩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


七、看產地、標記
舊時金首飾上,大多刻有產地、店名、成色字樣,較大的正規字型大小成色比較好,金比較純。

 

除了上述七種方法外,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電腦驗金法,專業的黃金首飾檢測中心都配有測金儀器,可直接顯示所測首飾的成色和品質。對首飾毫無損傷。

簡單整理如下:

image

 

文字出處:「黃金誘惑」一書, 作者:王學文   線上圖書簡閱版(更完整的內容請購買此書)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cUKIDAAAQBAJ&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多娜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